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8/3
主題是一本譯作的生成:編輯和譯者的對話06
譯作書名:原點出版(心靈之眼:決定性瞬間,布列松談攝影)
是 原點出版總編輯葛雅茜 X 譯者蘇威任 與談
----------
心靈之眼這本書,前後花了兩個譯者,三個編輯來編這128頁的書。大家都以為原文版是英譯本,但其實原文版是1996年在法國出版的,原文書叫做寫實的幻境,英譯版的名稱才叫心靈之眼,這本書的持有人要求臺灣必須要用法文版來翻譯,持有人說這本書使用完畢還要寄回去。(似乎是那本書有筆記且有點歷史意味了,具有收藏價值)
這本書的封面請到聶永真設計,原本封面的照片放橫的,但法國那裡不喜歡,他們覺得照片原本是怎麼樣的就該怎麼樣,除非做橫的書籍,於是又重新設計了一番。
代誌報你知
目前分類:出版文學翻譯 (25)
- Sep 04 Thu 2014 10:13
【譯動國界】譯作的生成:編輯和譯者的對話06
- Aug 30 Sat 2014 10:10
【譯動國界】譯口同聲:雙語雙向實作工作坊.英語組
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8/3
主題是譯口同聲:雙語雙向實作工作坊.英語組
譯者何致和 X 譯者石岱崙 與談
----------
透過翻譯得到創作靈感,自律的重要性,最難翻譯的是作者的筆調,把解釋放在戲劇裡,用譬喻的方式去翻譯,有時並不是看不懂字義,而是不知道如何把文化意涵翻譯給外國讀者看。
床、冰箱、電視機、網路是四大敵人,譯者應保持一些自己的創作力,要考慮加了譯註會不會影響文章的文氣,譯者想把閱讀外文的感覺帶入自己的國家,讓他們的國民閱讀起來也很流暢,但要保有可讀性,不會被文化阻礙到流暢度和舒適度。
用因果譯原文,取代隱喻(上下有關聯性,而不是用另外一種說法去包裝它)。譯者必須要當一個盡職的讀者,做他盡可能的事。
- Aug 26 Tue 2014 09:59
【譯動國界】讓世界向台灣靠攏-台灣外語文學譯者對談(下篇)
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8/3
主題是「讓世界向台灣靠攏」-台灣外語文學譯者對談(下篇)
主持人:陳夏民/與會者:何致和、唐薇、林蔚昀、繆詠華
----------
繆詠華分享自己翻譯的經驗:遇到俚語該如何表現,一是逐字翻譯,二是保留原文,三是自創。因文化差異,原文有同字異義,要小心。經常性的重複詞,在中文內卻是不可行的(中文不喜同字詞反覆出現,總要調換同義字),像是動詞就要活潑、多元化,例如坐在沙發與陷在沙發,對著燈光和就著燈光(中文辦得到敘述動作又能描述狀態,使得不少文人琢磨字詞,使人欣賞起中文的奧妙),「陷」在沙發顯示坐椅之人慵懶隨意的樣子,「就」著燈光得以見得手上物品之玄奇(表示物品是透明的),「就」有憑藉依靠之意。
有時避免譯註過多,多半使用置入性譯註,將譯註用說明文方式置入劇情,倒不致影響劇情。若在外文遇見重複出現的字詞,代表它可能是修辭,或者是專有名詞,表示它很重要,但專有名詞可能出現多義,此時應選符合上下文的語句或字詞,免得劇情顯得奇怪,越是熟悉的字越要看上下文,越是簡單的字就越容易輕忽。專有名詞在譯註時,可以去查一下圖片,看看它的樣子。(在林蔚昀譯註一書時,曾為了知道覆盆子果汁的滋味,特地去嚐嚐,畢竟臺灣少有覆盆子,她也為了體會作者描述的書內的情況,特地留意了光影變化,直至瞧見與書中相仿的景色)
-----
- Aug 23 Sat 2014 09:53
【譯動國界】讓世界向台灣靠攏-台灣外語文學譯者對談(上篇)
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8/3
主題是「讓世界向台灣靠攏」-台灣外語文學譯者對談(上篇)
主持人:陳夏民/與會者:何致和、唐薇、林蔚昀、繆詠華
----------
在香港的國際書展,他們的人才大多都在翻譯金融相關書籍,但在臺灣翻譯文學的比重相當大(臺灣翻譯人才素質很好),因此會瓜分掉華文創作市場,就另一方面也是好現象,是傳遞文化關鍵的一環。
翻譯力是定義競爭力的時代,也是文化視野、國力競爭。
-----
- Aug 21 Thu 2014 09:49
【譯動國界】譯作的生成:編輯和譯者的對話05
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8/2
主題是一本譯作的生成:編輯和譯者的對話05
譯作書名:愛米粒(HQ事件的真相)
- Aug 20 Wed 2014 09:45
【譯動國界】譯作的生成:編輯和譯者的對話04
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8/2
主題是一本譯作的生成:編輯和譯者的對話04
譯作書名:新經典文化(啟航吧!編舟計畫)
是 新經典文化副編輯粱心愉 X 譯者黃碧君 與談
----------
日本的譯文書,封面都要送回日本審查。
日本是回歸性很強的民族(宣傳期較長),臺灣比較容易喜新厭舊。
- Aug 19 Tue 2014 09:42
【譯動國界】譯口同聲:雙語雙向實作工作坊.波蘭語組
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8/2
主題是譯口同聲:雙語雙向實作工作坊.波蘭語組
譯者林蔚昀 X 譯者瑪爾塔 與談
----------
翻譯要累積詞語庫、畫面庫,用心觀察生活,翻譯在考應生活的厚度,外面樸實而有內蘊,不是質樸就不精巧。
蔚昀不相信太多翻譯規矩,有人說翻譯就像女人,要嘛忠實,不然就是保持美麗(但會失真),她寧願回到自己對翻譯的期許,目的是為了讓讀者對波蘭有興趣。
這麼多的語言和文化,是來豐富生活和創造聯繫的,要讓人認識你這個人,不是誇耀你懂的,而是在談話中體現你這個人。想了解不懂的,所以用問的,不是你學他的語言,就是他學你的語言。
- Aug 08 Fri 2014 23:04
【譯動國界】翻譯圓桌論壇-譯者與作家黃春明的對話
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8/2
主題是翻譯圓桌論壇-譯者與作家黃春明的對話(上篇)
主持人吳明益、作家黃春明、譯者石岱崙、譯者唐悠翰、譯者瑪爾塔、譯者關首奇
----------
各國譯者在演講開始前幾天,聚在一起討論黃春明的作品:死去活來,把自己遇到的翻譯問題丟出來和大家討論(像是故事主角粉娘究竟要翻台語還是國語的;在中語外譯時是否保留原名;八仙桌是什麼;為什麼小孩要叫媽媽為姨仔;第五代的孝服是紅色的;為什麼老人在一定歲數死去是喜喪等等之類的問題,這邊不詳加解釋,若有興趣請去看死去活來)。
有些放到棺材裡的死人原本死了,過一段時間去撿骨時,身體的姿勢卻變了,證明死人復活嘗試逃離棺木的現象(黃春明老師觀察到這個現象)。因為環境改變的關係,對親人的死去越來越沒情感可言,黃老師說臺灣變了,農業和工商社會,被犧牲的總是粉娘那一代老人(黃春明想寫的就是這件事)。
-----
- Aug 07 Thu 2014 22:49
【譯動國界】譯作的生成:編輯和譯者的對話03
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8/1
主題是一本譯作的生成:編輯和譯者的對話03
譯作書名:聯合文學(沙漏下的療養院)
是 聯合文學編輯陳英哲 X 譯者林蔚昀 與談
----------
林蔚昀說牛蒡在波蘭是雜草,遍地叢生,誰也不理它,當她說牛蒡在臺灣可以吃還能當果汁時,波蘭的朋友都相當的驚訝。
將外語翻譯成中文,最注重基本功,最難轉化的是各國文化。陌生的東西都很新奇,找到對的點就可以切入。桌子把我們分開,但在桌下卻悄悄握手(這就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)。
- Aug 07 Thu 2014 22:04
【譯動國界】譯口同聲:雙語雙向實作工作坊.德語組
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8/1
主題是譯口同聲:雙語雙向實作工作坊.德語組
譯者唐薇 X 譯者唐悠翰 與談
----------
唐悠翰接觸翻譯的契機是從不想當兵開始的,不想當兵要做社會服務,於是他高中畢業到台灣工作一年。回國讀書時他走了學校平常不會經過的路,於是他看見了中德文學翻譯比賽的海報,1等獎可以去上海旅遊,沒去過上海的他就報名了。
文學翻譯可以平衡口譯的不平衡感(有許多無法在口譯快速表達的,都可以在文學翻譯有深度的呈現),目前靠口譯維生的唐悠翰,是德國外交部口譯官,以文學翻譯為興趣。唐悠翰和唐薇是夫妻(唐薇有天心的氣質!唐悠翰就是一個帥哥哈)。
- Aug 04 Mon 2014 21:43
【譯動國界】翻譯和國際接軌:德國、波蘭及臺灣經驗分享(下篇)
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8/1
主題是以翻譯和國際接軌:德國、波蘭及臺灣經驗分享(下篇)
主持人梁欣榮、波蘭圖書協會會長Grzegorz Gauden、德國翻譯基金會董事代表Ulrich Blumenbach、作家蔡素芬、譯者唐薇、譯者林蔚昀
----------
「翻譯是譯者讓讀者看見他所看見的」林蔚昀說。同時是主觀者,又必須退出來,讓讀者看見原作者。個性內向的她反其道而行,在英國讀大學,經過一間波蘭海報店多次,鼓起勇氣踏入店裡那刻就被海報深深吸引,成了之後去波蘭探險的契機。當時,波語一個字都看不懂的她,開始找翻成中文的波蘭文學,但那時只有找到兩個戲劇中譯,裡頭講述奇怪又無厘頭的故事,這反而使蔚昀覺得很有趣,後來就去讀波蘭的語言學校,開始嘗試起翻譯。
她說,翻譯是她生活的一部分,是她看見世界的方式,是冒險也是人生經驗,把經歷帶給更多人,這是她對翻譯的定義。結果誰也沒想到,她會成了波蘭人的太太和波蘭小孩的媽媽。
------
- Aug 04 Mon 2014 21:18
【譯動國界】翻譯和國際接軌:德國、波蘭及臺灣經驗分享(中篇)
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8/1
主題是以翻譯和國際接軌:德國、波蘭及臺灣經驗分享(中篇)
主持人梁欣榮、波蘭圖書協會會長Grzegorz Gauden、德國翻譯基金會董事代表Ulrich Blumenbach、作家蔡素芬、譯者唐薇、譯者林蔚昀
----------
蔡素芬表示,臺灣須向他們看齊,臺灣的中書外譯計畫和引進外國書進來,目前處於還很陽春的階段(其實外語中譯的品質臺灣做得很好,只是制度上並不完善),翻譯一本書所花費的時間都可以寫兩本小說了,且臺灣對譯者沒有認證制度。
臺灣目前的出版市場,翻譯書佔大宗,自己出書不比等版權快(大型出版社甚至是小型檔期幾乎都給翻譯書,自己出書的比例反而是零星數字,個人認為出版社留給外語書的比例應下降,多給臺灣作者機會,用同樣處理翻譯的時間來培養臺灣作者),讀者少本土性文字,關於臺灣的文化都漸漸流逝,且因應市場,臺灣作者看很多翻譯書,就現況而言臺灣讀者是很幸福的(另一方便也是挺悲哀的,崇洋媚外導致忘本。)
經典文學有多本譯作,例如大亨小傳有18本譯本,每本皆有差異,翻譯書的文字品質,取決於譯者的中文能力(並不是外語能力哦),因為中文時常受到外文語法影響,但也要具備外語能力,不一定要懂得很精深,因為不是每人都可以去外國交流,這個語言限制就使得翻譯顯得很重要。
- Aug 04 Mon 2014 20:01
【譯動國界】翻譯和國際接軌:德國、波蘭及臺灣經驗分享(上篇)
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8/1
主題是以翻譯和國際接軌:德國、波蘭及臺灣經驗分享(上篇)
主持人梁欣榮、波蘭圖書協會會長Grzegorz Gauden、德國翻譯基金會董事代表Ulrich Blumenbach、作家蔡素芬、譯者唐薇、譯者林蔚昀
----------
柏林文學學會有一筆經費,請懂德文的譯作家到德國聚會。由聯邦州出資,資助聯邦文化基金會,支持翻譯家培訓,基金會的目的在於,提高翻譯能見度。
譯者可申請補助金支持他工作,有駐會補助金、調查補助金、實地考察補助金等等,並有翻譯之家,可以學習、深造、培訓等項目,定期研討不同類型的文學、非文學,亦有譯者工作坊、雙向工作坊,在各國輪流舉辦活動。
為年輕譯者提供導師,並為準備加入的新秀,提供嚮導,這個部份也有補助金,且辦翻譯學院,在翻譯教室請到資深譯作家教授課程,也舉辦翻譯家之日,認識各國譯者,彼此交流。
- Jul 31 Thu 2014 22:48
【譯動國界】譯作的生成:編輯和譯者的對話02
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7/31
主題是一本譯作的生成:編輯和譯者的對話02
情緒與期盼:編輯與編輯之間的永恆角力
是 遠流出版三部副總編輯陳希林 X 遠流出版三部總監汪若蘭 與談
----------
出版產業的結構
出版公司:編輯、行銷、業務(跟通路打交道)、行政(法律、財務)
- Jul 31 Thu 2014 22:44
【譯動國界】譯作的生成:編輯和譯者的對話01
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7/31
主題是一本譯作的生成:編輯和譯者的對話01
譯作書名:漫步文化(浮士徳博士)
是 漫步文化總編輯柳淑惠 X 譯者彭淮棟老師 與談
----------
彭老師翻譯此書就花了2年時間,有672頁原文,導論寫了2萬字
裡面有許多哲學、文學、音樂、藝術等等領域的論述,
- Jul 19 Sat 2014 22:02
【小說課】短篇小說大師-理查‧葉慈
週五的「短篇小說大師x大師級的小說課」請到的講師也是為這個系列開場的臥斧來演講,
主題是短篇小說的題材背景-有這臺子才有這戲。
這同時也是這系列的最後一場演講。
-----
角色、情節、場景、主題、前提
最讓讀者留下印象的是角色和情節,
但在創作故事前主題和前提必須先預想,
- Jul 13 Sun 2014 22:00
【文藝營】我在宜蘭當文青-參
七月五號文藝營第三天
-----
敷米漿)導師課
把有趣的事用結構說出來
1.演:可以訓練
80%是天份,有20%可以努力到100%
2.導:有沒有分鏡
- Jul 09 Wed 2014 20:30
【文藝營】我在宜蘭當文青-貳
七月四日文藝營第二天
-----
笭菁)那些你們該面對的現實:關於作家這條路
投入時間成本:
1.構思、寫作到完稿(8萬字大約3個月)
2.投稿歷程(大約2個月)
3.親朋好友壓力
- Jul 07 Mon 2014 22:30
【文藝營】我在宜蘭當文青-壹
七月四日文藝營第一天
屬於我們的首堂課,由帥氣的敷米漿來帶,這個特別的導師,給我們的第一個功課就是打開眼睛-發現的眼睛。他說通俗是一種偉大,讓文學可以親近。
寫作要有引人入勝的能力,把暗示湊成一個劇情
-----
始業式
伊格言:「複雜性精神,就是小說精神。」
劉克襄:「宜蘭是文化過動性,透過海洋、田野、城市味道,去體驗藝文。」
- Jun 29 Sun 2014 23:20
【小說課】短篇小說大師-凱瑟琳.曼斯菲爾徳
週五的「短篇小說大師x大師級的小說課」東吳大學的英文系教授-謝瑤玲老師。主題是凱瑟琳.曼斯菲爾徳的筆下的人物世界。
-----
謝老師是將凱瑟琳的書翻譯成中文的作者,在系上的課也教學生從文學作品裡看女權與人性,英文和文學搭在一起學習,這樣思考起來我覺得我的眼睛都在發光了。謝老師說,把當地的文化譯進來,才能比較符合原著的想法。看得懂外文的人去讀當地作家的文學,總是感到特別的優雅。-----
凱瑟琳很早就過世了,在她27、28歲是人生思考最巔峰的成熟期,在花園宴會裡,她寫到有錢人先入為主的觀念,沒想到工人們會去欣賞花香,更是打破了主角蘿拉的印象,在這裡凱瑟琳把蘿拉的心思忐忑的表現得細膩。媽媽把華麗的帽子扣在蘿拉的頭上,也象徵了價值觀的轉移。也寫蘿拉看到死者後對生命的妙悟。凱瑟琳的生命不長,以致於很早對生命就有獨特的想法。
-----
總是有句話是這麼說的:作品要到讀者手上才算完成。每人的人生經歷不同,作品在讀者手上才有了不同的詮釋。謝老師說,成長是幻滅的累積,在小時候看到的東西都無限放大。這句話讓我有很深的體會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