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8/1
主題是譯口同聲:雙語雙向實作工作坊.德語組
譯者唐薇 X 譯者唐悠翰 與談
----------
  唐悠翰接觸翻譯的契機是從不想當兵開始的,不想當兵要做社會服務,於是他高中畢業到台灣工作一年。回國讀書時他走了學校平常不會經過的路,於是他看見了中德文學翻譯比賽的海報,1等獎可以去上海旅遊,沒去過上海的他就報名了。
  文學翻譯可以平衡口譯的不平衡感(有許多無法在口譯快速表達的,都可以在文學翻譯有深度的呈現),目前靠口譯維生的唐悠翰,是德國外交部口譯官,以文學翻譯為興趣。唐悠翰和唐薇是夫妻(唐薇有天心的氣質!唐悠翰就是一個帥哥哈)。
-----
  唐薇說她在學生時期一直在尋找人生目標,她問了很多人,每個人都無法回答她這個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問題。有個老師說:人生總是在追求,追求不完的東西。於是她從她最在意的事情挑一樣起來,她選擇了德語,決定要把德語講得跟德國人一樣好的唐薇,去德商公司上班。(之後發生的事請看以
翻譯與國際接軌中篇
  接觸翻譯的契機是在學時期,有位舞台劇的導演到學校問誰可以幫忙翻譯德國的戲劇,在準備論文大家忙得要死的時期,她自告奮勇的接下挑戰,故事才看沒幾頁,她就覺得完了,一堆專有名詞看不懂,遑論要翻譯劇本了,正當唐薇面臨危機時,出現了一位來臺灣交流的德國教授,他正好需要語言交換,於是唐薇把劇本發現的問題通通告訴他,劇本就這樣順利的完成了,後來唐薇被邀請觀賞她所翻譯的戲劇,舞台上的故事和她所翻譯的有所不同,是用導演的視角重新詮釋的,她驚覺原來她寫的故事還可以不一樣。
  唐薇說譯者就像多啦A夢,有時光機帶領讀者走進時光迴廊,有任意門帶領讀者穿越不同的世界,譯者還得為讀者準備翻譯蒟蒻,讓讀者懂得外國的語言。

-----
  試譯本也會付稿費;有些人作翻譯相關工作維生(以翻譯與國際接軌下篇,觀眾問題第二段有提到詳細回答)。當筆譯不一定要進學院,自己學語言,看中文大量閱讀,用句子慢慢練習。
  翻譯就像手工活,需要一字一句的斟酌,翻譯就像玩語言,喜歡一國語言,就作為愛好般的翻譯它。讀外文小說是一回事,但翻譯功力必須提升,必須外文好,中文也要好(否則沒法用大量詞彙詮釋),大量閱讀中文文本,閱讀越多才越了解臺灣文化。翻譯藉此培養閱讀習慣,會變得聰明,懂得換位思考(同時是讀者也是作者),通常要有高EQ才做得成。
  如對翻譯有興趣,先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外國文本,從類似的中文書找出你想翻譯的文本風格調性;如果想翻得有渲染力,就找時尚雜誌。(每位譯者方法不同,此為唐薇的方法)
  目前翻譯論壇的開設,是為了測試到底有多少人對翻譯有興趣,我們才能有信心去作接下來的事。第一是先有網路平台,第二是成立翻譯基金會。
  未來的平台,希望能將譯者與對翻譯有興趣的人聚集起來。跟譯者交流的目的是鼓勵自己繼續堅持下去,聚會時愉快,但工作是關起門來自己努力的事,無法避免的有時會孤單和寂寞。
-----
  有些譯者需要時間壓力(畢竟人有惰性,但不是每人都適用),所以要和出版社爭取更多時間,因封面會有譯者的名字,所以要對自己負責(德國譯者不掛名,唐悠翰表示臺灣譯者很幸福),通常350頁最少花費1年的時間,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速度才是最重要的,這才能成為說服出版社給你更多時間的理由。
  翻譯和口譯不能每個都接,除了要衡量自己的能力,也要對自己的職業尊敬,為自己的利益努力(個人名牌),但如果接了,也必須實現你的承諾。唐悠翰說,他遇到中文的詩時,請翻過唐詩三百首的譯者幫忙或轉譯,有時譯不出來:屁勒、哇哩勒、雞歪,這該怎麼辦呢?這時要有創意,用那個國家有的語言去揣摩自己的話。
  學術強調忠實原文,但唐薇和唐悠翰是市場導向,認為翻譯就是創作,必須跟出版社了解書要怎麼賣、策略是什麼,比較能知道翻譯導向。
-----
  步驟是先發現問題,再找到解決方法,剛翻譯時要先看過一遍文本,有時只用瀏覽,看到第3章停止往下讀,把腦中出現的畫面,去找相同調性的中文作品來參考(此為唐薇個人翻譯作法)。第一輪翻譯只做初稿,把有問題的地方作記號,譯第二輪時先放一段時間再去碰它,幾乎會修到第四輪才會交稿,會希望自己交的稿精細度和完整性已經很高了。
  比較有時間壓力的人會先翻第一章就直接給編輯,避免拖稿或太完美主義,一篇一篇交可以避免這些情況發生。翻譯碰到問題很正常,沒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,要隨時保持警覺,遇到問題時才知道要怎麼問別人。遇到問題時,最好跟母語人士討論,學習語言時,把字詞記下來當辭庫使用。
  如果追求,追求得完的東西,就沒樂趣可言了。

At 遠流別境-華山創意園區


 

arrow
arrow

    Y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