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4華文朗讀節-譯動國界論壇8/3
主題是「讓世界向台灣靠攏」-台灣外語文學譯者對談(下篇)
主持人:陳夏民/與會者:何致和、唐薇、林蔚昀、繆詠華
----------
  繆詠華分享自己翻譯的經驗:遇到俚語該如何表現,一是逐字翻譯,二是保留原文,三是自創。因文化差異,原文有同字異義,要小心。經常性的重複詞,在中文內卻是不可行的(中文不喜同字詞反覆出現,總要調換同義字),像是動詞就要活潑、多元化,例如坐在沙發與陷在沙發,對著燈光和就著燈光(中文辦得到敘述動作又能描述狀態,使得不少文人琢磨字詞,使人欣賞起中文的奧妙),「陷」在沙發顯示坐椅之人慵懶隨意的樣子,「就」著燈光得以見得手上物品之玄奇(表示物品是透明的),「就」有憑藉依靠之意。
  有時避免譯註過多,多半使用置入性譯註,將譯註用說明文方式置入劇情,倒不致影響劇情。若在外文遇見重複出現的字詞,代表它可能是修辭,或者是專有名詞,表示它很重要,但專有名詞可能出現多義,此時應選符合上下文的語句或字詞,免得劇情顯得奇怪,越是熟悉的字越要看上下文,越是簡單的字就越容易輕忽。專有名詞在譯註時,可以去查一下圖片,看看它的樣子。(在林蔚昀譯註一書時,曾為了知道覆盆子果汁的滋味,特地去嚐嚐,畢竟臺灣少有覆盆子,她也為了體會作者描述的書內的情況,特地留意了光影變化,直至瞧見與書中相仿的景色)
-----
  外文看不懂有很多方法可解決,但中文能力只能靠自己,母語的能力時會受到外文侵略(當你對外文抱有莫大興趣,外國人亦是如此),有時會讀別人的翻譯增進自己的功力(知道別人是怎樣翻譯的,但同行見譯作,水準不免須挑高一些,才得吸收),有句話說道:你一個想寫書的,不買新作家的書,卻成天期待別人買你書。
  在從事翻譯前,基底(中文)得先打好,繆詠華說她閱讀不是很多,沒辦法到外國見識也沒關係,在臺灣也有辦法練好,例如閱讀老作家作品,練筆頭(文字能力)。何致和說透過翻譯能學到東西,翻譯就是背叛,你學的第一句外語就是最完美的翻譯(This is apple. I am a student.)翻譯就是邊玩邊學,學一個就多一個外語。
  為自己打開一扇窗,往翻譯一路不容易,沒準備好的人別踏進來,詩人爲亂世受苦(譯者為讀者受苦)。蔚昀說創作和翻譯改善她的社交恐懼症。翻譯接觸別人的世界,也知道別人怎麼看世界。
  真正在工作的人就只有你和你自己,要跟自己獨處(有時反而會聽見自己的內心),翻譯是容易上癮的事,但是需要負責的癮。
-----
觀眾問犯錯該怎麼辦:
  校對是無止盡的,再刷又重印,先檢視這個錯誤是怎麼出來的,遇到錯誤,在情緒上別留心,在工作上留心,犯錯後就成長,別人提錯誤再說出自己從錯中的成長(別人沒說時,別一直說自己之前怎麼犯錯,反而害了自己,對錯誤別耿耿於懷),翻譯不是追求成功,而是自由,要懂得從錯誤中學習。
-----
  讀者,是在作家與譯者間,擔任擦亮譯者形象的角色(像是玉石經拋光後,越磨越亮),譯者和作家感知不同,翻譯像養子養女,創作像親生子女,翻譯是跳脫原來工作,把話說清楚。

At 遠流別境-華山創意園區
 

延伸閱讀:【譯動國界】讓世界向台灣靠攏-台灣外語文學譯者對談(上篇)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ami 的頭像
    Yami

    酷酷女匠 Artisan Girl

    Y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